楢岡燒

在江戶時代開始的秋田縣的陶器中,唯一一個繼續延續著的登窯傳統的陶器是大仙市南外的楢岡燒・角右衛門窯。
小松清治(初代角右衛門)在江戶時代末期的文久三年(1863年)從寺内瀨戶座(秋田市)邀請了一位陶藝家,據說該窯是在大杉山腳下建造的,距目前位置稍遠,當時稱為「大杉瀨戶」。
在明治時代生產了大量水瓶、研鉢和酒壺等日用品,並利用雄物川的運輸將它們運至秋田和大曲方面,並因此得以繁榮發展。
此後,由於消費者喜好的改變,需求下降,走上一條辛苦之路,例如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而被迫製造陶管,戰後,在提高品質的努力之下和民間藝術的繁榮幫助恢復了活力。
楢岡燒的特色是散發出獨特藍色調的釉料,稱為「海參」。為充分利用當地土壤的味道而透過使用高溫烘烤的燒烤技術後,再透過不添加氧氣的還原方法將其碳化並再次燒製的「焼締」技術,突顯出海參釉的深藍色,窯變土味營造出微妙的味道。
近年來,不僅實用的器皿,而且融合了簡僕而具有現代感的帶有民間工藝品元素的物品也已經生產並越來越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