畚箕、風力選穀機、籃子、衣箱等板屋手工藝是農村生活用具不可或缺的必需品。相傳其技術是於寬政年間(一七八九~一八一〇)時作為農村農閒期的副業而發達的,而確實的記錄與資料並未留下。板屋手工藝曾經在秋田縣內各地製作,但現在主要在仙北市角館町雲然地區,此地區是從江戶時代起就很盛行板屋手工藝的地方。將直徑四・五~十公尺、長度八十~一百三十公尺左右的板屋槭樹原木以縱向割裂的是板屋手工藝的基礎技術,接下來的作業分成兩個。
將原木切割成八等分後,使用「CATCHA小刀」的特殊刀具倒棱,製作名為「KUSA」的帶狀材料工程以及將該「KUSA」與藤的皮交互編織的工程。全部為手工作業,因此製作一個畚箕需要一天半。製品除了畚箕、KAKKOBE(綁在腰上的籃子)(、)小衣箱等實用品之外,還有將板屋槭樹鋸成細條後簡單地施以簡單雕刻的板屋狐狸,編織鋸好的板屋製作的板屋馬等純僕的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