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7月20日、21日在土崎港總鎮守的土崎神明社所舉辦的例祭中「土崎神明社祭花車傳統活動」被昵稱為「土崎港花車祭」而受到人們的喜愛。
以雄壯的花車和震耳欲聾的「碼頭伴奏樂」聞名,氣勢磅礴是其特色,是充滿令港口人熱血沸騰的祭典。
在寶永元年(西元1704年),得到北前船的水手捐贈的御神輿(轎子),因此演變成至今的例祭。
另外,觀看了寬政元年(西元1789年)祭典的津村淙庵的「降雪之道」和明治11年(西元1878年)英國人伊莎貝拉伯德造訪日本時所著的「日本奧地紀行」中,都記載了當時的情景。
由各町內供奉出的花車台數每年雖會有所不同,但近年來每年都會看到有20台以上的花車。
花車是在框架上掛上黑木棉,以剛柔兩個方面進行裝飾,雄壯的正面取夫婦岩的形狀,利用武士娃娃描繪出歷史場面,背面在伴奏望樓之上則裝飾有諷刺社會的人偶。
得到精心傳承下來莊嚴又神聖祭神活動、被稱為秋田三大祭典伴樂的「碼頭伴奏樂」
的音色、領唱的歌聲、通過搖擺棒進行的花車操作,充滿動感的舞者和華麗的舞蹈。土崎神明社祭的花車傳統活動,充滿了可以享受夏季節日妙趣的多彩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