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脇本城的介紹
自古脇本城便是關係到能夠支配男鹿半島的要害之地,元龜元年(西元1570年)時,安東愛季統一秋田郡,檜山郡,豐島郡,同時領地擴展到比內郡,而且參與過蝦夷島(現於北海道)的管轄。天正年間(西元1573-1591年),安東跟織田信長(日本戰國時代到安土桃山時代的大名、天下人並且是“日本戰國三傑”之一)談判之中,他再次修改脇本城。
*脇本城跡的特色
1. 戰國末期(戰國時代:西元1336-1573年)的巨大山城,也是東北規模最大的城。
城跡位在標高100米左右的丘陵地上,至於城的規模則是東西約有1.8公里,南北約有2.0公里。全體面積約有150公頃(ha)。與能代市的檜山城、福島縣會津本郷町的向羽黑山城等代表性的東北地區山城有著共通的特性,並且也有與其相比並不遜色的規模。
2. 留下許多各式各樣的遺址,可說是策城技術的博物館。
在城裡有著利用天然地形所建築而成的水渠,壕溝,土壘,曲輪(城郭),段築(道路),馬出(為了使我方人馬進出城時不被敵方察覺,而在城門外建築土牆),虎口(城的出入口),木戶(柵門)等多樣的遺址被考古發掘。城內的斜面上有利用壕溝和土壘所建造的迷宮,這是為了阻擋入侵敵軍的前進。特別是在西側的陡坡上,有30處以上的壕溝和土壘所形成的大規模壕溝土壘群,非常的壯觀。
3. 在城域裡存在著數個中心部分。
以生鼻崎的內館為中心的曲輪群、以乘馬場(古館)和本明寺山為中心的曲輪群、以兜崎為中心的曲輪群、以內崎為中心的曲輪群、以田谷澤聚落裡為中心的曲輪群、以乍木為中心的曲輪群等等的曲輪群所形成的聚集地。其中的乘馬場(古館)被認為是脇本城的核心地區。
4. 主要道路「天下道」貫穿城裡。
從船越方面通過脇本聚落和城內,到船川、北浦方面的主要道路「天下道」貫穿城裡的道路。
5. 脇本城北側的「田谷澤道」是築城時被修建的道路。
這條路是從田谷澤聚落通往脇本的切通路(切通指的是在山或丘陵的地形處鑿出僅供人或馬通行的小路),所以在各處設有曲折或死胡同般的遺址。
6. 脇本本郷聚落是脇本城的城下町(領主居所的周邊所建立的聚落、町場(市集))。
本郷聚落保有著中世城下町的景觀。聚落裡有家臣宅邸和町屋地區;水壕和木戶也被發掘。城下町特有的鑰匙型的通路也被留存下來(鑰匙型通路是為了入侵軍隊在無法預測前方道路時,並不會輕易前進的前提下所建立的道路)。
*安東愛季和脇本城的相關年表
天文八年(西元1539年)愛季是檜山城城主舜季和湊城城主堯季的女兒所生下。
元龜元年(西元1570年)因湊安東家內訌。愛季進而主掌了湊安東家的支配權。
天正三年(西元1575年)愛季向織田信長獻上鷹。
天正五年(西元1577年)愛季繼位從五位下。愛季將湊和檜山兩城讓給了嫡子業季,並將脇本城做為居城。
天正八年(西元1580年)愛季繼位從五位上,並且被任命為侍從。
天正十年(西元1582年)實季成為湊城主。織田信長在本能寺被殺害。
天正十五年(西元1587年)九月,愛季在澱川的戰爭中病死。遺體被埋葬在脇本城下的法藏寺裡。
天正十七年(西元1589年)豐島城主湊通季襲擊實季。實季雖有考慮逃到脇本城避難,但最後選擇了檜山城閉城死守,最終贏得勝利。
天正十八年(西元1590年)豐臣秀吉發佈的對奧州領土處置的指示。並且被認為在同一時期被提出要廢除脇本城。
男鹿市教育委員會”